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安代网--记录库伦的点点滴滴

搜索
查看: 12413|回复: 3

库伦旗兴源寺清代早期十八罗汉壁画——布仁布和

[复制链接]

3827

主题

48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47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5-3-7 09: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内容提要:库伦旗为清代漠南蒙古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该旗奉行西藏金刚乘五大派之一的格鲁派。由顺治皇帝题匾,始建于顺治六年(1649年),座落于内蒙古库伦镇的兴源寺嘛呢殿保存有清代早期十八罗汉及护法韦陀、多闻天王壁画。该壁画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其匠心巨作,构思奇巧,更因其汉传十八罗汉与藏传十八罗汉齐聚一殿,而属全国罕见。壁画共绘三佛、二胜、二十罗汉、二俗人、六童子、三鬼卒,合计三十六位,各具神态;龙、虎、狮栩栩如生。极具历史价值、文物考古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引子
                              库伦旗为清代漠南蒙古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该旗奉行西藏金刚乘五大派之一的格鲁派。金刚乘是印度密教与西藏苯教相融合的地域形式,保留了印度密教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的完整体系。由顺治皇帝题匾,始建于顺治六年(1649年),座落于内蒙古库伦镇的兴源寺,座北朝南,依山而建。该寺沿中轴线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嘛呢殿、额克苏木殿组成三进式建筑。其中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嘛呢殿西、东两墙绘有清代早期十八罗汉及护法韦陀、多闻天王壁画,纵2.7米,横14米,面积达37.8平方米。除两道纵向裂纹和星点漫漶,目前壁画保存基本完好。若游人观光,由西向东则可见汉传十八罗汉;由东向西则可见藏传十八罗汉。此壁画因此堪称库伦三大寺一绝。
                              壁画内容
                              壁画原本就是一幅丹青长卷,画面中间为山林,画面西、东两侧为水域。佛与十八罗汉置身于苍松翠柏、古柳袅袅、险潭奇峰的胜景中。
                              先说画面中的西水域。石梁之上,万顷碧波;石梁之下,百丈垂瀑。过江罗汉头裹红包巾,身着蓝袈裟,满脸胡须,坦胸露腹、跣足,肩荷禅杖,背负蒲团,禅杆褂一只皀鞋,右袖露一束草,风尘仆仆而行,此乃“一苇渡江①”典故的生动图解;伏虎罗汉满脸胡须,怀抱包袱,手执数珠饰红缨,坐虎过石梁,其虎仰面朝天,尾巴向上弯曲,威风凛凛;降龙罗汉光头,双手袖内作揖,莲叶作舟,恭迎二罗汉,其顶隐身彤云之中的龙王回首观主人。
                              再说山林。临流石坡上,探手罗汉满脸胡须,张口,坦胸露腹,跣足,双手上举,右掌心置摩尼宝;看门罗汉光头,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锡杖立其后;骑鹿罗汉蹲在石梁边施展神通,加长手臂,水中取物。水中可见一只手及月芽形物品。两罗汉本是兄弟,探手罗汉为兄曰“大路边生”,看门罗汉为弟曰“小路边生”。
                              参天松柏侧石台上,释迦牟尼螺发肉髻,眉间有白豪,身着复肩袒右式袈裟。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置钵,结跏趺坐于莲叶座。具头光、背光、身体外射光环,环内饰细巧稍弯的曲线。舍利弗光头,袖内合什,侍立佛右。俗人提婆达多连鬓长髯,头戴襦巾、身着直缀、云头皂鞋,身体前倾,袖内作揖皈依佛祖。三鬼卒献供:其一头生双峰,两侧竖发,面目狰狞、佩耳环,系肩巾,下着裤,跣足,双手捧盒;其二系肩巾,腰围短裙,足著软靴,佩手镯,四肢跪地;其三佛前双手端盘,盘置摩尼宝。佛为六道众生说法。提婆达多本是释迦牟尼从弟,因反佛而坠入阿鼻地狱②,受尽百般苦难。“二胜舍利弗、目犍连前往阿鼻地狱探望,告诉他日后成独觉佛。”
                              笑狮罗汉光头,右手喂食,左手抚狮头,游戏坐于蒲团座。面前一头幼狮呈撒欢状,极富装饰性。
                              曲径畔石台上,释迦牟尼螺发肉髻,眉间有白毫,胸前有卍字,身着复肩袒右式袈裟,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置钵,结跏趺坐于仰复莲座。具头光、背光、身体外射光环,环内密布细巧稍弯的曲线。目犍连双手施金刚拳,侍立佛左。沉思罗汉光头,面佛跪径双手施礼敬印。佛告他及十五位尊者,住世不入涅槃,他为释迦牟尼在俗时夫人耶输陀罗所生,传说在母胎一呆六年。
                              山麓托塔罗汉右手托塔与肩齐,塔身眼光门置佛,左手食指指狮,垂足而坐;举钵罗汉右手执拂尘,左手当胸持钵,立于其后。
                              天造岩窟。挖耳罗汉右手托衣角,露出右腿,左手小指长甲欲挖耳,游戏而坐。骑象罗汉胸前长垂连系中衣的带子,双手加持一对金耳环,立于其后;喜庆罗汉双手执宝石数珠,两端红缨为饰。
                              临风巨柳,干如太湖石。静坐罗汉光头,双手捧金刚杵,面柳垂足坐于石座上。石座侧置巨钵。
                              树下石几置巨钵。四罗汉环岩席地而坐,谈笑风生。长眉罗汉俯首,白眉奇长,右手持钵,左手施丹,游戏而坐;布袋罗汉仰面,双手捧经游戏而坐。贴足置摩尼宝及捕蛇布袋;芭蕉罗汉隔岩侧身相望,上身裸露,身材枯瘦。左手撫膝拨弄数珠系红缨为饰,右手扶岩呈半卧状态;羯磨扎拉居士坐于长眉罗汉身后,左手持拂尘扇凉,细听三罗汉切磋佛经,领略精髓。他的事业瓶置岩,上插一根孔雀羚。熏炉置地,冒出一缕清烟上升至天际,呈现无量光佛③身姿与佛同。居士为观世音化身,一切听从无量光佛指示。
                              后说东水域。石梁之上,峰峦叠翠。石梁之下,飞流深潭。石梁上开心罗汉身着袈裟、皂鞋,背手而立。其弟俗人长者模样,身着直缀、云头皂鞋,胸前长垂一带。双手持云纹、如意纹发簪各一件。开心罗汉原为中天竺太子,他告诉弟弟,我一心向佛,放弃王位。遂打开衣服,其弟见他心中果有一佛,再不作乱。
                              深潭六童子戏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坦胸露腹、跣足,居中游戏坐于巨莲叶座。六童子髡头,留独辫、双辫,或三髻,持荷花、莲蓬,分别扯耳、衣、袋、莲叶、数珠。任凭捉弄,布袋和尚心生欢喜。
                              西墙南边韦陀④。该护法头戴红顶缨护项金盔,盔饰五佛。剑眉英目,身着遮臂金甲,系肩巾,着下裙。缠腰宝缯飘舞,另系宝带。腰下垂鱼鳞护腹,云纹卫足罩靴。双手施未敷莲合掌,双臂横置金刚杵。
                              韦陀。韦陀是梵语Skanda的音译,应译作“塞建陀”。释印顺著作《护法韦陀考》中论证韦陀由来出自三方面:
                              其一名称出自韦陀天。北凉昙无讖译籍中,有韦陀天名,如《金光明经》卷三云:“风水诸神、韦陀天神”,《大般涅槃经》卷七云:“梵天、大自在天、违陀天”,《大云经》云:“见事韦陀作韦陀像”;
                              其二本质出自密迹金刚。护法密迹金刚手执金刚杵,在律部及《大涅槃经》等多叙及有童子盗听说戒,为密迹金刚所击杀。凡外道不答佛陀之询问时,密迹金刚以金刚杵临其头上,“若不速答,碎汝头为七分。”此事为《阿含经》中所常见者;
                              其三影响出自韦琨将军。韦琨将军事出自唐宣律师之《感通录》。道世之《法苑珠林》,谓“有一天人”,“姓韦名琨”,“南天八将军之一臣”,“三洲感应”等。“总之,韦陀之名称,出自韦陀天。现(夜叉)天将身,执金刚杵,为佛教最热诚之护法者,出于密迹金刚。流行于中国佛教界,早晚供养,成为无人不知之护法韦陀,不能谓与韦琨将军无关。此三者缺一,不能有吾人心目中之护法韦陀者也。吾于护法韦陀,敢作此结论:以密迹金刚为主体,经韦琨将军说之联系,而与韦陀天合化者也。”唐宋以来,“护法韦陀”已成佛教界共许之事实。中国寺庙中,他位于天王殿弥勒屏风背后,手执金刚杵,威风凛凛面北而立。原来职责守卫大雄宝殿前佛塔,内藏舍利,塔、寺分离后,即全职护卫寺庙了。
                              东墙南边多闻天王。该护法头戴护项金盔,蚕眉俊目美髯,身着遮臂金甲及战袍。耳际各悬一条缯带,缠腰宝缯两端下垂,另系宝带,云纹卫足罩靴。右手上托宝塔与肩齐,左手持描龙令牌、三角形令旗。令旗中书单圈令字,边缘锯齿状,顶部饰两条细带。
                              多闻天王。梵语Vaisravana的意译,音译有“毗沙门”、“鞞沙门”等名,四天王之一。四天王原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神将,其出现早于佛教。后来佛教吸纳为护法天王。此天神率领夜叉、罗刹等天将守护北方郁单越州,故又称北方天、北天。据说他恒护如来道场,闻法甚多,故名多闻天王。四天王中,唯有他常单独出现。据传,他与吉祥天女为夫妻(一说兄妹)。他兼司财神之职,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玛哈帕腊达》等书有关于他的记载。他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天神俱毗罗,梵语称Kndra,意译施财天。他住在吉罗婆(Kailasa)山上。相貌丑陋,有三条腿、八颗牙,只有一只眼。作为天王,他的形象是穿甲胃,右手持宝伞,表示降伏魔众,护持众生;左手握鼠,表示财宝。相传他与敌作战,败逃于塔侧,躲过一劫,塔救了他的命。于是出现一种托塔天王形象。在西藏,多闻天王有“歇息者”、“聂松保”、“丑身”别称。
                              元明以后,多闻天王信仰走向衰落,托塔李天王取而代之。托塔李天王由多闻天王演化而来,他的前身是多闻天王。嘛呢殿多闻天王单独出现,完全是托塔李天王形象了。
                              考证
                              一.罗汉定义。据丁福保编繤《佛学大辞典》罗汉辞条:“阿罗汉略称罗汉。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由此可知,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二.十六罗汉
                              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咐嘱,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
                              北凉道泰译《入大乘论》云:“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但是未列举出十六罗汉的名字。
                              现在所有的十六罗汉的典据是依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难提蜜多罗,此云庆友,是佛灭后八百年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人。

3827

主题

48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47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09: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法住记》中说:第一尊者宾度罗跋罗隋阇(Pindolabh-aradvaj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Kanaka-bharadva-j寺
                              a),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第四尊者苏频陀(Suvinda),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第五尊者诺距罗(Nakula),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瞻部洲;第六尊者跋陀罗(Bhadr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第九尊者戌博迦(Svak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半托迦(Panth-aka),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罗怙罗(Rahul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飏瞿洲;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saena),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广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因揭陀,与自眷属千三百罗汉住在广胁山中;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Vanavasin),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阿氏多(Ajita),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第十六尊者注荼半陀迦(Cudapan-thaka),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周叔迦《法苑谈丛》,116页)。
                              十六罗汉分别称骑鹿罗汉、喜庆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
                              关于十六尊者排名次,扎雅·诺丹西绕著《西藏宗教艺术》说法:“印度有关十六尊者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跋巴迦扎达萨衍所著,其中所列十六尊者次序以宾度罗跋罗隋阇尊者为第一位,但其他的著作都以因竭陀尊者作为十六尊者的第一位。”
                              三.十八罗汉
                              “由十六罗汉演变成为十八罗汉,主要是从绘画方面造成的。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得之于儋耳,题了十八首赞(见《东坡七集》后集二0),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之,为之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七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为宾头卢尊者,即十六罗汉中宾度罗跋罗惰阇的重出(见《东坡七集》续集十)。”(《法苑谈丛》119页)
                              “西藏所传的十八罗汉,是于十六罗汉之外加上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这些传说也都是从汉地传去的。当西藏朗达玛王(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破坏佛教时,西藏六位大师来到西康,见到当地各寺普遍绘塑十六尊者像,特别是卢梅、种穹大师摹绘了圣像,迎到藏中耶尔巴地方,这就是著名的耶尔巴尊者像。后来陆续传入汉地各样传说而增加了二像。据说羯磨札拉(法增)居士是甘肃贺兰山人(今阿拉善旗),因奉事十六尊者而得到感应,每日都见有无量光佛出现于云中(见第五世达赖著《供养十六罗汉仪轨》)。他的画像常是背负经箧,身傍伏有卧虎。但是至今在供养仪轨中还只是十六尊者。”(同上)自元朝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雕塑十八罗汉像,十六罗汉的传说则不甚通行了。
                              1.骑鹿罗汉。出身婆罗门贵族,为拘舍弥城优填王的大臣。获阿罗果后,爱卖弄本事。有个外道人物设局高处悬钵,他“逐身飞空,得钵已还去。”佛祖责备他:“何比丘为外道钵而于未受戒人前现神通力。”(《法苑珠林》卷四十二)。他曾骑鹿返拘舍弥城王宫,让国王出家。
                              2.喜庆罗汉。据《佛说阿罗汉其德经》云,他是“知一切善恶法之声闻”,即亲耳聆听佛祖言教的声闻弟子。他是古印度一位雄辨家。有人向他请教:“什么是喜?”他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就叫做‘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口手所感觉到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
                              西藏说法他到龙国化缘时,众多龙皈依佛法。龙送他一串用宝石镶成的项链,用它可以满足各种愿望,他加持后变成本人的标志数珠。
                              3.举钵罗汉。他化缘的样子与众不同,每次都是举起铁钵向人行乞。
                              4.托塔罗汉。他是佛祖的最后一名弟子。因为塔瘗藏佛舍利,故塔象征佛。他时时手托一塔表示追随佛。
                              5.静坐罗汉。他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出家后佛祖让他静坐,放弃粗野性格。
                              6.过江罗汉。他是佛祖的一名侍者。相传他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
                              7.骑象罗汉。驯象师出身。一次他到欲界天说法,神灵赠一副金耳环及其他装饰品,他加持后所有礼物变幻成他的标记一副金耳环。
                              8.笑狮罗汉。他本是一位猎人,出家后戒了杀生。修成罗汉后,常与小狮为伴。
                              9.开心罗汉。他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争王位而作乱。他告诉弟弟:“我心中只有佛,从不想当国王。”遂打开衣服,其弟见他心中果有一佛。
                              10.探手罗汉。又叫般陀。这位罗汉是私生子。《善见律》卷十六云:般陀,汉曰“路边生”。般陀之母,为大富长者女。与家奴私通,逃往他国,久而有孕,垂产思归。于半途产子,如是复生弟。长名莫诃般陀,叫“大路边生”。弟名周罗般陀,叫“小路边生”。弟又名注荼半托迦,为十六看门罗汉。
                              探手罗汉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11.沉思罗汉。亦云罗护罗、罗怙罗、意译“复障”、“障月”、“执月”,也称“罗云”。据《佛本行集经》、《翻译名义集》卷一等的记载,为释迦牟尼在俗的夫人耶输陀罗所生,15岁出家,为佛教有沙弥之始。谓其“不毀禁戒,诵读不懈”,密行超人,称为“密行第一”。所谓“密行”,即在沉思中觉悟,在沉思中能知人不知。大众不知,唯我知之能行。《法华经·人记品》云:“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
                              12.挖耳罗汉。这是一位佛学理论家,尤为阐述“耳根”之论闻名于世。所谓“耳根”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六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感觉器官和根源。佛教认为,六根即是人生之根,轮回生死,罪在六根;要想超脱生死,就必须清除六根的污垢,修持布施,持戒等种种功德,以达到“六根清净”的境地。他的特点作挖耳状。
                              13.布袋罗汉。他本是古印度的捕蛇人,常携口袋进山捕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放生。他与布袋和尚是两码事。
                              14.芭蕉罗汉。他出生赶上下大雨,雨打芭蕉叶沙沙作响,故取名“伐那婆斯”—雨。
                              15.长眉罗汉。天生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
                              16.看门罗汉。他出门化缘,常用掌头拍打屋门叫人出来布施。后来佛祖赐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它在人家门前摇动。住户闻其声开门布施。
                              17.①降龙罗汉庆友尊者。庆友是难提密多罗的意译,他著《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
                              传说古印度有个恶魔叫波旬,他煽动那竭国人杀害僧人,拆毁寺庙,并将所有佛经劫掠到那竭国。龙王用洪水淹没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庆友降伏了龙王取回佛经,称“降龙罗汉”。
                              ②、羯磨札拉居士,是观世音的化身,释迦牟尼曾对阿难预言:“居士羯磨札拉从北印度的具详王宫来,安慰一些信仰佛法的人。他是十六尊者的侍从。他在宗教绘画中通常画作:他的前方有无量光佛。他头梳高髻,背负经箧,倚坐在饰有华美饰物的坐具上,右手持佛尘,左手执事业瓶。右边伏一卧虎。本处作了完全不同的艺术处理。
                              18.①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传说他住的寺庙外常有猛虎长啸。宾头卢喂虎,与虎戏耍,称“伏虎罗汉”。
                              ②布袋和尚通常绘成民间俗信“五子戏弥勒”,右手持数珠,左手捧蟠桃。此处水中“六子戏弥勒”完全颠覆了以往形象,实属绝画。
                              四、二胜。舍利弗与目犍连称为“二胜”。舍利弗侍立佛右,目犍连侍立佛左。二人均右手持锡杖,左手置钵。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十大佛弟子”辞条:
                              “舍利弗。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十一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谓其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称为‘智慧第一’。

3827

主题

48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47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0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目犍连。或作大目犍连,略称目连。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郊人,属婆罗门种姓。初与舍利弗同师‘六师外道’,精通教法。皈依释迦牟尼后,侍佛左边。传说神通广大,称为‘神通第一’”。
                              西藏所传十八罗汉各具标志,即手印及持物。汉传十八罗汉则有很大的随意性。本文依据汉传十八罗汉特征,参考藏传十八罗汉标志及资料,进行识别罗汉。上述十八罗汉的圣迹,是识别十八罗汉的指南。

                              该壁画托塔罗汉、多闻天王各擎一塔,塔均为清代形制。即方形塔座,复钵式塔身,上具眼光门,再上塔顶十三天、日月盘及火焰、宝珠。依据建寺年代和塔的形制,壁画定为清代早期壁画,应该毫无疑问。
                              从嘛呢殿保存十八罗汉及护法韦陀、多闻天王壁画来看,嘛呢殿当初供奉释迦牟尼,历史上曾是兴源寺的早期大雄宝殿,以后逐步扩建由八十一间殿取代。库伦旗一直有“先有额克苏木庙,后有兴源寺”的说法,流传至今。
                              评价
                              一、该壁画保留了明代服饰资料。
                              1.十八罗汉都是明代生活底层的平民形象,从过江罗汉编织蒲团可以看出此点。两位俗人则属于知识分子阶层,提婆达多⑤头戴襦巾、身着直身、皂鞋,典型儒士扮相。无论罗汉、俗人一律穿直身,或称直缀,是一种宽大且长的衣服,元代禅僧也着此衣,两袖状如口袋。这是不同官服的明代常服之一。
                              “明代的军人护身武装,首有铁盔,甲有身甲、遮臂及下裙、卫足几个组成部件”(周锡保著《中国古代服饰史》,440页),重量近60斤。从二护法军戎服饰看,虽夸张、装饰性强,大祗可以看出这些。明代常遇春墓前的盔甲石人像,从肩巾、遮臂、护腹、缠腰系带、云纹靴,与韦陀颇为相似。二护法地位高于平民。
                              2.僧衣颜色分蓝色、红色及藏红花色三种,其中以藏红花色为上品。据说佛祖诞生时印度时尚此三种色,优于它色。佛祖同意僧衣采用上述三色。此处罗汉僧衣只有蓝、红二色。
                              3.清代早期壁画弥足珍贵,也有自身特征。凡有清一代壁画,无一本朝人物,尽是明代及以前扮相。
                              二、该壁画继承传统,师法高古。属工笔人物重彩画,衬以青绿山水。
                              1.布局。全幅中间山水,西东水域,追求以佛为中心。全幅中心、西东中心,共设三佛。这样西东佛对佛、水对水,形成对称之美。全幅三十六人物,各以二、三、四为一组相互呼应,表情传神。狮、虎、龙活灵活现。一石、一木、一山、一水,不论巨细,悉心收拾。
                              2.技法。全赖《芥子图画谱》、《摹仿名家画谱》之类。山取大斧劈皴法、坡法、山坡路径法、平远法;水取鱼鳞法、海江波涛法、石梁垂瀑布法;树取勾叶柳法、画松法、迎风取势法;衣纹取铁线描、高古游丝描,如探手罗汉为铁线描,提婆达多为高古游丝描。静中取动,动静结合。清风过处,柳枝轻摇;童子笑声,溢出画面。
                              3.艺术手法。该壁画佛与罗汉均白毫相,区别于俗人。
                              (1)开心罗汉兄弟石梁相会。以往作品开心罗汉剖腹可见一心,俗不可耐。此处开心罗汉背手而立,只有对面其弟可见一心,其他任何人无法见到。
                              (2)水中六子戏布袋和尚实属绝画。精彩亮点,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4.民间画工。历来工笔人物画分文人学士、民间画工两派。前者淡彩薄敷,格调清雅;后者浓色重抹,鲜丽浓重。举世闻名的敦煌、永乐宫壁画,以及桃花坞、潍坊、杨柳青木版年画皆出自民间画工。嘛呢庙壁画亦出自民间画工之手。宋代以后工筆人物画逐渐走向衰落,而以写意为主的山水画、花鸟画则成为元、明、清绘画的主流。某些学者评论,壁画明清以降缺少大家,我却认为嘛呢殿壁画出自民间画工的大家之手,该画工具有渊博的佛学知识,精湛的画艺,超人的想象、立意高远的格调,以及追求巅峰之作的旨趣。
                              谈到壁画内涵,无不涉及人生。人们追求幸福,希冀得到佛与十八罗汉的庇护。佛国世界是人间世界的折射与升华,透视出尘俗的喜怒哀乐,反应出国人在“人生”之路上的苦苦追求。
                              综上所述,嘛呢殿清代早期十八罗汉壁画。艺术成就可与西藏唐卡《罗汉渡水图》相媲美。极具历史价值、文物考古价值、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
                              注释

                              ①“一苇渡江”。借鉴东土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的典故。据南宋本觉撰《释氏通鉴》云:“九月廿一日,天竺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十一月一日至金陵,十九日遂去梁,折芦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
                              后世流传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盖本于此。又有《一苇渡江图》传世。经近现代学者胡适、汤用彤等考证,“一苇渡江”缺乏历史根据,纯属传说。大概“一苇渡江”引用《诗经名
                              卫风 河广》中“一苇杭之”,这里“苇”指小船。至于折苇渡江,无疑是对神通的渲染。
                              ②阿鼻地狱。根本地狱包括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阿鼻地狱属于八大热地狱之一。
                              “‘阿鼻地狱’。一座城堡,四周被围墙围住。围墙上的毒蛇猛犬口吐烈焰,燃遍全城。此地狱专门惩罚那些不听佛的劝戒而食肉的众生。”(黎方银著《大足石刻艺术》114页)
                              ③无量光佛。原为阿弥陀佛13个汉译名号之一。藏语称“鄂潘麦”,却被当成独立的佛崇奉。他的形象应是一面二臂,头戴宝冠,身着菩萨装,双手禅定印立金刚杵,结跏趺坐于仰复莲座上。此处他呈成道相与佛祖同,有误。

3827

主题

48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47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09: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④韦陀。头戴护项金盔饰五佛,为民间画工戏作,无文献根据。
                              ⑤提婆达多。释迦牟尼的堂兄弟,阿难的弟弟,是个颇具影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季羡林、释印顺均撰文评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丁福保编纂《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1。
                              二.周锡保著《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9。
                              三.扎雅 诺丹西绕著、谢继胜译《西藏宗教艺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1。
                              四.黄春和著《佛像鉴赏》,华文出版社,1997.1。
                              五.马书田著《中国佛教诸神》,团结出版社,1998.4。
                              六.尕藏编译《藏传佛画度量经》,青海民族出版社,1996.6。
                              七.《藏族佛画艺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2。
                              八.麻天祥著《禅宗文化大学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九.《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1。
                              十.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西藏唐卡》,文物出版社,2007.11。
                              十一.周叔迦《法苑谈丛》,中国佛教协会出版。1985.9。
                              十二.黎方银著《大足石刻艺术》,重庆出版社,1996.10。
                              十三.李淼、刘群主编《大藏经万佛图鉴》,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2。
                              十四.释印顺著《中国佛教论集》,中华书局,201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代网 ( 蒙ICP备13001995号-1蒙公网安备 15052402000112号  

GMT+8, 2024-4-20 12:52 , Processed in 0.231511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