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0

乾隆皇帝与荞麦美食 | “传承家国情怀 · 讲好通辽故事”主题征文作品展(19)(总第620期)

[复制链接]

3983

主题

4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770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5-2-24 06: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内蒙古


乾隆皇帝与荞麦美食
7e5e0f0e87af73a44e183ee709a9bb83.jpg

疙瘩汤 珍珠汤有一天,乾隆帝身背褡裢,乔装成一过路商客,在两名贴身太监的随从下,骑着大喇嘛让人为他准备的毛驴,“嘚嘚嘚……”地往丘陵深处溜达去了。走着走着,乾隆帝发现沟谷中山坡上,这一块那一块的雪白,不觉诧异:此处白云缘何飘落山坡上了?随从中有熟知当地地形的人告诉皇帝:此乃荞麦花。果然,一阵阵幽香随风而来,沁人心脾,乾隆帝大悦,便骑着毛驴走得更快,不知不觉深入到了沟底村落。此时,夕阳西下,散落在沟底的几户人家也炊烟袅袅。乾隆帝这才感觉腹中饥饿,口干舌燥。随从推开一户院落宽敞干净的人家,说主仆三人经商路过,实在太饿了,附近又没有酒家饭馆,没办法,只能打扰大嫂,可否讨一口汤饭?
朴实厚道的女主人正扎着围裙做饭,见三人风尘仆仆,倒也不像坏人,便热情地请三人进屋休息,随后到灶台上忙乎起来。片刻功夫,有香味飘出,一随从赶紧出来查看。只见那大嫂正从锅里往盆里盛一种面汤,汤里面有大小不均的面球,上面还漂浮着绿色菜叶。宫里的人没见过这种食物,不放心,忙问大嫂此为何物?大嫂抹了一把额上的汗珠说:这是荞面疙瘩汤。随从先拿碗盛一口尝尝,觉得非常好吃,便让女主人给皇上也盛上一碗。皇上端着碗闻了闻,龙颜大悦,就问女主人这是什么汤?女主人说,这是荞面疙瘩汤。乾隆帝吃了一口,觉得好吃,吃了一碗又盛一碗,一边吃一边问:这就是山上开白花的那种荞麦面做的?大嫂答是。乾隆帝点头赞许:好面,好面!又用汤勺举起一粒面疙瘩说,这哪是面疙瘩呀,分明是珍珠嘛,以后就叫珍珠汤吧!大嫂随口答应着,却没往心里去。农村人没见过珍珠,自然不会联想,她还是习惯了叫疙瘩汤。吃饱了疙瘩汤,天色已晚。男主人便挽留乾隆帝一行住下,明天天亮再走。
814d85a2432a7a4d91c0501800a91db4.jpg

“饸饹”两字这样写第二天一早,乾隆帝从炕上起来穿上衣服,想到外面透透气。走到外屋,见男女主人都在灶台上忙乎:大锅里烧着开水,锅上架着一个粗不抡墩的木头,木头一侧有“床头”立在锅沿这一头,另一侧担在锅沿那一头;木头中间有个窟窿,上面还有一个带长把的木头塞子。那大嫂正将一个面团塞进窟窿里,然后把塞子对准窟窿,男主人使劲压那个长把。这时,乾隆帝见到了奇迹:一缕粉丝状的面条条,从那个木头窟窿里出来,掉到锅里的开水中,不一会就浮了上来。乾隆帝赶忙问大嫂:你这是干啥呢?大嫂说:给你们压饸饹吃呀!乾隆帝也顾不上出去透气,赶紧坐到炕桌前等着。大嫂盛了一碗浇了咸菜卤子的饸饹端给乾隆帝。乾隆帝闻着香,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啥也没说,唏哩呼噜地就把一碗饸饹都吃了,然后砸吧砸吧嘴,点点头说:果然好吃!然后问男主人:你们管这东西叫饸饹,那这“饸饹”二字咋写的?男主人挠挠脑袋说,俺们不识字,就听老辈人这么说,也不知道咋写。乾隆帝想了想,让随从拿出纸笔,写了“饸饹”两字,交给男主人说:饸饹好吃,字就这么写吧!乾隆帝主仆三人吃饱了饸饹,骑着毛驴回到了旗里,下令大队人马开拔,继续南巡之旅。
d2f8025fd9668996a34b99dc0378ffc2.jpg

荞面馅饼更好吃此后,乾隆帝经常想起库伦,尤其想起在库伦山沟里大嫂家吃的荞面疙瘩汤和饸饹。偶尔还会跟曾与他到库伦的太监念叨:若有机会,朕还去库伦溜达溜达。果然,时隔七八年后,乾隆帝又趁南巡的时候,绕道库伦了。这一次他接见了大喇嘛之后,直接带着队伍顺着库伦镇往西的大道行进,所到村落,也不住驿站,直接告诉随行管事人:让当地农户做荞面饸饹或者疙瘩汤。走了三四日,吃了三四日,乾隆帝觉得有点吃腻了。这一日,他让队伍暂停在一个镇子上,自己又像上次一样,乔装成商人,带着两随从走了。快到中午时候,走到一处半山坡上,正好遇见人家。乾隆帝让随从告诉主人家,做饸饹吃,咸菜卤子。女主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裹着小脚,走路一颠一颠的。她告诉客人:家里人都上山干活去了,离家远,中午不回来。他们这个村子小,全村只有一个饸饹床子,大家轮着用。现在饸饹床子在别人家,她自己实在搬不来,请客人将就吃点吧。乾隆帝也没办法,就让老太太自己看着做吧。等老太太把饭菜端上桌,乾隆帝看见一盘子灰不溜秋的饼,摞起来,油汪汪的。他用筷子夹了一张放在碗里,发现饼中间还夹着馅儿。咬一口,挺香。他一边吃一边跟老太太问。老太太告诉他,这是荞面馅饼,里面包的馅儿是酸菜油滋啦。乾隆帝吃得心满意足,临走,让随从给老太太留下一些碎银子。
9fb434449ef95ed94441baae7ae7d354.jpg

拨面是被“挤”出来的第二天,乾隆帝带着队伍继续前行,傍晚时候,来到一处相对较大的镇子。安顿好住宿之后,管事儿问乾隆帝:想吃点什么。乾隆帝想了想说,你去找几个干净利索的村妇来,我看看她们谁能独出心裁,做出不一样的荞面美食,朕一定赏赐她。
管事儿按照皇帝吩咐,找来六七个村妇。她们见乾隆帝这阵仗,虽然不知道是皇上,却也明白是大人物。都竭尽心力想做出点乾隆帝没吃过的好吃的,以博得赏赐。半个时辰后,六七位村妇陆续端出自己做的美食。不过是馅饼、疙瘩汤、轮饼、卷子之类,乾隆帝都吃过了,自然无动于衷。等最后一位村妇端上来一碗面条,乾隆帝眯了眯眼睛,正要摆手让端走,忽然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他赶紧坐起来,接过面条,仔细查看:只见面条是三棱形,很细。上面浇了韭菜鸡蛋卤子。他尝了一口。嗯?柔软、劲道、面香十足,好吃!乾隆帝一口气吃完了面条,心情大好。问村妇:你这面条跟别人做的不同,你是怎么做到的?村妇小心翼翼地说:“回官老爷话,我叫梁李氏,夫家本就是开小饭馆的,平常做的面食,今天几位姐妹都做了,但是您都不稀罕。我就想,做平常没做过的试试吧。于是,我把荞面和成跟蒸卷子的面差不多软硬,在面板上压成条饼子,然后用刀一根一根挤着切面条,这样切面条,面可以很软,切完之后立刻煮,面条不干。这个季节韭菜最香,加上一颗鸡蛋,颜色也好看,味道也鲜亮。”梁李氏一边说着,一边在乾隆帝面前又演示了一下她是怎样切面条的。原来,她双手扶着刀,在那块薄厚跟筷子差不多的面饼上一根一根压着挤,切成之后,用刀直接往前一拨甩到锅里。这种做法,别说乾隆帝没见过,就是同来的几位村妇也没见过。乾隆帝大加赞赏,不仅給了很多赏赐,还给梁李氏家的面馆题了匾额:梁老二面馆。梁李氏得了赏赐,又有皇上亲笔题写的牌匾,她家的面馆生意一下子兴隆起来。客人们来了,都点名要吃那种三棱面条。梁老二依据切三棱面条的需求,找铁匠打制了专门的面刀:长过尺余,两端带把。这就是今天库伦西部区几乎家家都有的拨面刀,而库伦拨面也因此流传了下来。其实,当年乾隆帝所走的路线,就是今天从库伦镇往西北、西南,经哈尔稿、六家子、额勒顺再到扣河子。那个相对较大的镇子,就是扣河子镇。当年的梁老二面馆,经几百年的时代变迁,早已分化成梁李两大家族的子子孙孙们开的若干家面馆,也有的搬迁到了外地。库伦拨面的美名,也随之传播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本文作者
c535a8d979bc494964aa12ab9cc3c531.jpg
鲁雅君,笔名蓝百合,库伦旗人。中共党员。内蒙古作协会员,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区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巾帼好网民。2000年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著有散文集《大漠边缘的守望》和诗集《蓝百合·诗雨心香》、纪实文学《爱,从远方来》。散文《夜空里那颗星》获2012中国年度散文二等奖,《爱心橡皮泥》、《快乐种子》等多篇童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童谣作品奖。主编过散文集《我的科尔沁部落》、丛书《素语初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库伦元火网 ( 蒙ICP备13001995号-1 )|网站地图蒙公网安备 15052402000112号   

GMT+8, 2025-4-5 06:09 , Processed in 0.18390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