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本土文苑丨我说库伦荞麦

[复制链接]

3983

主题

4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770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5-2-24 06: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内蒙古



系列一:美丽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三玲的姑娘出生在阿琪玛圣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她长得娇小伶俐,美貌无比,勤劳善良,因方言的原因人们都叫她“三棱”。父母下田,她承担了全部家务,又是洗衣做饭,又是喂猪喂鸡,还侍弄着院子里的蔬菜,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村里人说起”三棱”都赞不绝口。因此说媒的人也络绎不绝,但是三棱姑娘都没有应允。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年轻货郎,沿街叫卖:“闺阁手针细软,花样丝线绸缎,农家女人不可缺,大家闺秀不手懒,扯下几尺丝绸缎,买下几缕花丝线,做好嫁妆人夸赞啦!”三棱虽说是十八九岁的妙龄,但总觉得这词句令人害羞,便从院墙里向外偷看几眼,有心思买下点针线绸缎,不想被货郎看个正着。与三棱姑娘邂逅,货郎推门进院后,麻利地送她绸缎丝线,自称是姓白名露,向三棱姑娘表白自己仰慕很久,借卖货之由进村相见,并打算赚钱准备彩礼,秋天托人提亲。三棱姑娘见货郎眉清目秀,高大健美,一笑露出洁白牙齿。情窦初开的三棱闻言羞红了脸,一见钟情,将绣花手帕送与白露哥哥,同意他秋天来家里提亲。白露哥哥心喜,离开了村子。自此以后,白露哥哥就走进了三棱姑娘的心里。为了阻止媒人上门骚扰,防止恶霸、贵族抢亲,父母下田后,三棱反锁大门,并用炭黑将脸涂得乌黑。用白露哥哥送的绸缎绣起嫁妆,等秋天白露哥哥来提亲。秋天终于来了,三棱姑娘却没有见到白露哥哥的到来。原来这年旱灾肆虐,远离养畜牧河的白露哥哥家乡粮食绝收,人们靠树皮,观音土充饥。白露哥哥因食观音土过量不幸死去,手里还紧紧攥着三棱姑娘送的绣花手帕。三棱闻言心如刀绞,似万箭穿心,一病不起,不久,便随心爱的白露哥哥而去。悲痛万分的父母,按三棱姑娘的遗愿,将她和白露哥哥合葬了一起,并请库伦寺庙高僧为他们诵经超度。三棱姑娘死后第三天晚上,三棱托梦给日夜思念她的父母。梦里她告诉父母:来年秋天白露季节去看三棱,从三棱坟周围植物上取黑色三棱型籽粒,磨成面粉充饥。告诉乡亲们不能再吃观音土了。并告诉父母,将三棱型籽粒的皮装进枕头里,这样她就能永远陪伴父母,尽一份孝心。次年夏天 ,在三棱埋葬地周围长满了红枝绿叶,开着洁白花朵的美丽植物。人们都说这植物是三棱姑娘变成的。这植物不怕干旱,不怕土地贫瘠,容易生长,籽粒可食,很快长满了库伦的沟沟壑壑。白露节气到了,白色花朵结出黑色三棱型籽粒,籽粒磨出的面粉清香洁白。从此,库伦人不再受饥饿之苦。人们为了纪念三棱妹,就把这种植物叫“三棱麦”,后来慢慢叫成了“荞麦”。自此以后,荞麦就在库伦大地生根发芽。关于“三棱妹”的美丽传说就这样流传下来了。洁白的荞麦花在沟壑沙地间盛开,淡淡的荞麦花香在原野上飘荡。美景花香惹人醉。荞麦不仅给人以粮、给畜草、给禽料、给蜜源,还能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如今,这生长在沟壑沙地的荞麦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这段历史悠久的美丽传说,为库伦荞麦的盛名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ad7f89bd50189e4e0bb7285b0102ee97.jpg
系列二:历史渊源中国种植荞麦的历史悠久,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经》中有“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的诗句,荍即荞麦,说明2500年左右,中国已种植荞麦了。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大小麦第十》附有瞿麦,说“以伏为时,一名地面,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田三四升,亩收十石。浑蒸,曝干,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甚滑。细磨,下绢簁,作饼,亦滑美。然为性多秽,一种此物,数年不绝,耘锄之功,更益劬劳”。瞿麦即荞麦。文中对荞麦的播种期、播种量、产量水平、加工及食用方法和易落粒的特性都作了明确记载。据考证,库伦旗种植荞麦有1000多年的历史,荞麦始终是库伦旗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库伦旗在民间素有“中国荞麦之乡”的美誉。2006年,库伦荞麦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原产地商标认定。2008年,库伦荞麦通过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得无公害产品商标标识使用权。
039130cbd1560eda5cbb77fcce446e0d.jpg
系列三:生长环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库伦旗发展了深厚的荞麦文化。库伦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土壤不佳,而这些达不到玉米等大田作物的生长要求。唯独荞麦却因其生长期短,可以在入夏雨水稍多的时候播种。正是荞麦耐贫瘠、耐旱的品性,一直受到库伦人的钟爱,把它视为抢补农时抵抗灾荒的救命粮,也把它当作人们的精神食粮。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为库伦形成荞麦文化氛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中,土壤和气候两方面是自然优越条件形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土壤元素为地区性饮食文化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库伦旗地处燕山北部山地,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地段。库伦旗境内土质分为四大类型区,境内南部为石质浅山区,中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为沙化漫岗区和沙沼坨甸区。全旗土壤有九个土类,四十二个土属,多数为粟褐土、草甸土和风沙土,土壤PH值在7.5—8.5之间,土壤特殊性区别于其他地区为荞麦文化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库伦旗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292—597mm之间,多集中于六月至八月之间,约占总降水量的50%—60%,光照时间为2900—3110小时,这样的气候,四季分明,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等特点,为库伦地区荞麦的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库伦荞麦文化是库伦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长期劳作的成果。近年来,库伦旗政府依靠区位优势,对保有地域特征的特产,采取措施,进行改良和保护,为发展地区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领导社会各界采取改良品种、建设基地、培育龙头企业等有效措施,做大荞麦产业。库伦旗依托科技和规模擦亮“中国荞麦之乡”品牌,相继建立了以沙巴尔台村、杏树洼村为中心,相对集中连片的万亩有机荞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依托荞麦产业化龙头企业荞田生态科技公司,建立绿色荞麦种植基地 10 万亩,在南部4镇形成稳定的优质荞麦粮源地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行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的订单生产模式,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生产的荞麦面、荞麦米等产品,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区饮食文化与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久负盛名的库伦荞麦,以其悠久的历史,加上适应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库伦荞麦的品质不断提升,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每年都有大量荞麦出口到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青睐。
a45080fae60db57c99a20a9a7f58e5da.jpg
系列四:耕作收割库伦旗种植荞麦历史悠久,库伦荞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具有保健功能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B1.B2等。之所以有这样的品质,还是得益于它的精细的选种、耕作与收割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在种植荞麦的过程中,选种至关重要,库伦荞麦所选品种是大三棱。在立地条件上,所用土壤为粟褐土、草甸土,黄土层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0.7%。就栽培管理而言,在播种前10至20天,将选好的地块进行深翻,翻深15至20cm以上,晒田促使土壤熟化,灭茬耕耙,精细整地,疏松均平,消灭杂草。选种要采用风选,用风车吹掉杂质和瘪粒。选好种子后,放在阳光下晒种2至3天即可播种。播种的土地要轮作年限两年以上。库伦荞麦采用条播方式是条播行距25cm至30cm。在7月上旬落雨后及时抢墒播种,垅距40cm,每公顷播量60至75kg。播种后20天左右可进行铲地除草。应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实行配方施肥,每公顷施放的氮、磷、钾比例为100:50:240(以kg计),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和重金属超标肥料。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时令到了9月上旬,大多数荞麦花序上的籽粒由白色变为茶色,85%以上的籽粒变成黑色后就要及时收割。接下来要把收割的荞麦经过初清除杂→清理(磁选)→去石→粒度分级→脱壳→皮壳分离→整粒碎粒分离→碾磨→定量包装→入库的程序,才算告一段落。后期,贮藏的荞麦自然风干后,储存在清洁、防潮、无异味的仓库内,库存不超过两年。那么,在库伦什么样的荞麦才是优质的荞麦呢?库伦人自有他们的选择标准即:感官特色,三棱形,籽粒黑褐色,粒大,面白,千粒重≥30克。表面与边平滑,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可见,勤劳朴实的库伦人,在这块土地上,用他们辛勤的汗水,聪明才智,培育出了特有的农作物品种,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贡献。
83244a57af280d4cfb2827497ea00a33.jpg
系列五:面食制作库伦人种植荞麦的原因是,荞麦从种植到开花结果时间非常短,另一方面荞麦面制作面食,食用方便,食用时间短。秋收时日,库伦人的生活早出晚归,时间非常紧凑,再加上田间劳作身体非常疲乏,为了尽早完成繁忙的农活,秋日中午都在田间充饥。因荞麦具有携带方便,食用时短,美味可口等特点,荞麦食品成为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荞麦食品因符合当地人的工作生活所需,渐渐形成了人们认同的荞麦文化。荞麦是库伦人的精神寄托,因此荞麦自身带来的文化也丰富多彩。荞麦食用历史悠久,荞麦食品多样,面食制作技术精湛,品种繁多,加之荞麦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素有 “五谷之王” 的美誉。库伦荞麦粗加工成米面的历史悠久,几十年来,库伦人不断对“库伦荞麦”食品进行改良,形成了做法多达二十二种类的荞麦食品,例如:荞面馅饼、荞面锅贴、荞面蒸饺、荞面卷子、荞面懒汉饼、荞面猫耳朵汤、荞面饸饹等,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荞麦食品。在库伦地区,人们喜欢吃荞麦,几乎每天都不会离开荞麦这个字眼,随着时间走过,逐渐出现了荞麦相关的谚语。例如:“荞三麦四菜一宿”、“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荞麦长得快。老年人在儿孙们小的时候常常会给他们设一道谜语:“三块瓦,盖座庙,里头坐个白老道”,谜底就是荞麦。荞麦是库伦人民的主要粮食品种,长期食用让库伦人感受到食用荞麦对人体的诸多好处,潜意识中给荞麦注入了很多文化元素。在库伦,迎客送客、逢年过节、小孩庆生老人庆寿等重要节庆的日子里都要吃荞麦面食品,这已经成了库伦人的习俗。迎接客人时要吃荞麦面条,表示对客人的欢迎、送客人时要吃荞麦面皮饺子,祝福客人一路平安,正月初七早上吃荞麦面饸饹祈求全家人一年里身体健康,生小孩的第三天吃荞麦面饸饹祈求孩子身体健康。蒙古族馅饼是一种风味面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朝末年,蒙古族蒙郭勒津部落定居辽宁阜新地区后创制的。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荞面或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做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族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馅饼和饺子一样同是上乘佳品。 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蒙古馅饼的特殊制作流程,亲身感受一下这一美食的独特技艺。先取面500克面,用400克水(夏季用凉水,冬季用温水。白面一般用凉水,荞面宜用温水)。和面时,边放水边搅动,以防出面疙瘩等。和到用筷子能挑出长条,又不沾盆,放到面案上即稀落为好。稍饧后即可和皮。再拌馅。把菜(根据季节,可选用白菜、芹菜、韭菜、酸菜、腌制的咸白菜等)经水焯后投凉、攥干,剁成细末。剔去猪肉的皮、骨,同牛羊肉一起,剁为肉泥。将菜逐渐拌入肉中,加入各种佐料(若放韭菜,则不放葱花和花椒面)。将100克清水兑入75克豆油中,然后逐渐拌入馅中。在包饼这一环节,它是将面团放在撒有饽面的案板上,搓成粗条,切成大小一致的10块坯子。将每块坯子按成圆饼,放在掌心,用另一只手拿馅匙,把馅放在饼心,边用馅匙往饼心抿馅,边用托饼的手掌的五指和虎口一张一弛来拢口。包成后用手拍,用刀翻。注意开始拍时,手掌成拱形,不要平拍中心,以防饼边破口、饼面露馅。要做到饼皮厚薄均匀,肉馅均匀地铺漫于上下饼皮。拍成后用刀将饼翻到手掌上,吹掉两面饽面,即可上锅熟制。剩下的就是烙饼了。将烙锅烧热后,用少量油将锅擦光滑,贴上馅饼。烙时要掌握好火候,火大,饼皮焦而馅未熟;火小,肉馅失水过多而内饼干瘪。因此,开始时火力要大,接近熟时改用微火。经三翻两烙后,饼皮鼓起即熟。把烙好的馅饼,放在锅内四周,擦去锅里的面渣,在锅底放一勺油,烧热后,将馅饼放入油中,将两面煎黄后,即可装盘。库伦当地妇女心灵手巧的标志是用荞面或白面做馅饼。看着油汪汪、薄如纸的馅饼,实在是让人垂涎欲滴。不得不叹服库伦人手法之娴熟,技艺之高超。饸饹,古称“河漏”,是我国北方一种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汤食面点。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就有“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的内容。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寻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康熙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后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库伦荞面饸饹制作独特。它不是用手擀,也非用刀切,而是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孔)压制而成的,俗称轧饸饹。心灵手巧的库伦妇女,早早的烧开一锅滚烫的开水,将饸饹床子(一种加工饸饹的工具)摆在锅台上,它是一个长15厘米左右底端像筛子一样的圆柱形的铁管,放入“剂子”(和好的荞麦面)后,用带着长长的力臂的木头墩子或铁片在上面使劲双手用力压,“剂子”透过底部的筛子网眼被挤压成细长条,在锅里煮熟后,捞到碗里,配上精心打好的卤子,再拌上点辣椒酱、韭菜花,调味即成饸饹了。库伦饸饹是美味营养为一身的古老的面食。如今,库伦荞面饸饹清淡、可口,兼具营养丰富、健康、绿色的品质,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纯正的库伦荞面饸饹也成了很多外地游客必须品尝的美味,成为库伦美食的名片,见证着库伦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除此之外,荞面还有好多吃法。如果你一时犯懒,不想太麻烦,可以先在热锅里放油,放葱花、盐,然后用小勺直接把和得稀稀的荞面弄进锅里,煮熟后就可以吃了;还可以把加入了油、盐、葱花,和好的面倒进热油锅摊成饼,煎熟即可,简单方便;另一种做法就是把荞面擀成大大的薄薄的面片,把剁好的馅均匀地撒在面片上,然后卷起来,用刀切成段放到锅里蒸熟吃;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食材和荞面一起做成一道美味,比如和着榆树钱儿做一道榆钱汤,和着芝麻做一碗芝麻汤,和上牛奶就成了牛犊子汤。每一种汤配上辣椒酱和韭菜花,味道都十分独特、鲜美,让品尝到的人们“啧啧”称赞。把荞面片切成三角形就叫三角汤,切成菱形就叫四棱汤。总之,荞麦美食可以说是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96682a4d366470af233c9bf550b292ac.jpg
系列六:营养佳品据了解,有着一千多年荞麦种植历史的库伦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荞麦黄金种植带,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土质等条件,造就了库伦荞麦面色白、口感好,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优良品质。《齐民要术》有“头风畏冷者,以面汤和粉为毓更令镬餐出汗,虽数十年者,皆疾,又腹中时时微痛,日夜泻泄四、五次者,久之极伤人。专以荞麦作食,饱食二、三日即愈,神效。”宋苏颂《图经本草》有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的记述。据《本草纲目》记载,: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具营养、健康、医用价值于一身的荞麦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列出了荞麦治疗的十六种处方,荞麦是唯一含芦丁的粮食作物。它营养丰富,膳食纤维含量约为大米的十倍,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比一般谷物丰富,由于颗粒细小,更容易煮熟,方便消化。荞麦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被营养学家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荞麦是库伦人的精神农作物,勤劳智慧的库伦人创造了灿烂的荞麦文化,荞麦也没有离开库伦人的视线,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库伦人也会将这项精神文化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巍巍阿其玛山,滚滚养畜牧河,库伦荞麦,定能飘出中国香。




文字丨安艳学编辑丨王翰宇终审丨刘向美 张玉洁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印象库伦官方微信公众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库伦元火网 ( 蒙ICP备13001995号-1 )|网站地图蒙公网安备 15052402000112号   

GMT+8, 2025-4-5 06:58 , Processed in 0.16450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