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励志!150幅照片再现库伦治沙“瞬间”
弘扬“三北”精神汲取奋进之力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之库伦旗沙地治理图片展
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
展览介绍
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4月19日,“弘扬‘三北’精神,汲取奋进之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之库伦旗沙地治理图片展在市图书馆开展。
展览包括“忆·黄沙漫天”“斗·绿进沙退”“兴·人沙和谐”三个板块,用多角度的镜头语言,记录了库伦旗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百折不挠、战天斗地、治沙造林的一幕幕历史瞬间,全面展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库伦旗沙地属科尔沁沙地南缘干旱沙漠区,沙化土地面积约319万亩,截至目前累计综合治理科尔沁沙地279万亩,先后获得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小流域治理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忆·黄沙漫天
“沙进人退”草原退化、沙化,沙尘暴肆虐
历史上的科尔沁沙地水草连天、鸥鹭如云,人为扰动少,没有过度开垦和放牧,与科尔沁草原融为一体,形成了森林、草原、沙丘相间的自然地理景观。到20世纪中后期,受历史、人为、自然、气候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境内西辽河、新开河、叫来河相继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草原退化、沙化,沙尘暴肆虐,昔日连绵不绝的苍莽草原,逐渐退变为连绵起伏的茫茫沙海。
“无风三尺土,有风日点灯”。年复一年的狂风肆虐,沙魔横行,致使道路、农田和草原被掩埋,村庄被吞噬,农田低产甚至颗粒不收,牛羊无草可吃,人们被迫搬离家园,背井离乡……60多年前,库伦大地上演着“沙进人退”的悲歌。
斗·绿进沙退
为了摆脱“沙进人退”的困境,上世纪60年代以来,库伦旗坚持不懈开展以“南治沟、北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大会战,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防沙治沙、保护生态摆在突出位置,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主动对接国家和自治区、通辽市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紧紧抓住柳河流域被列为全国八片重点治理区的历史机遇,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攻坚战,累计投入人工2268万人次,开工建设小流域96条。治理区植被率由15%提高到60%,森林覆盖率由13%提高到42%。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并肩,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意志,创造了荒沟秃山变绿水青山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
精彩图集
兴·人沙和谐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今天的库伦,成为林的海洋、河的源头、绿的原野、各族群众幸福的家园,已经显现出海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库伦旗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初心使命的一个靶标,倾情倾力投入、用心用功落实。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途中,库伦旗确立了“走生态路、兴农牧业、打文旅牌”的发展思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充分挖掘沙区土地价值,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打造集治沙、防沙、用沙于一体的循环绿色生态产业。防沙治沙工作不断转型,从防御为主到主动出击,从单向投入到群防群治,从人沙对立到人沙和谐,库伦旗把防沙治沙的主动权握在了手里,为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汇聚澎湃动力。
精彩图集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新征程上,库伦旗将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以自然修复和人工措施并举,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乔灌草、带网片、造封飞相结合,深入实施“五个千万工程”,利用8年时间(2023—2030年),全力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不断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库伦力量,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来源丨通达融媒
页:
[1]